出卖华为的汇丰,最大的股东究竟是谁?

汇丰银行“出卖”华为的背后,到底藏着啥秘密?2018年,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的消息像一颗炸弹,炸得全球舆论沸腾。汇丰,这个老牌银行,竟然把华为的证据交给了美国,成了众矢之的。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,汇丰的最大股东居然是中国平安!这剧情反转得比电视剧还精彩。汇丰为啥这么干?平安又在其中扮演了啥角色?华为又是怎么在风暴中杀出一条血路的?这场金融与科技的交锋,远比你想的复杂。

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。那年,孟晚舟作为华为的CFO,在香港跟汇丰的高管面对面,聊了聊华为和一家叫Skycom的公司之间的关系。孟晚舟坦坦荡荡,用PPT解释得清清楚楚,华为跟Skycom只是正常的生意往来。可谁能想到,这场会面后来成了导火索。汇丰回去一查,觉得华为可能通过Skycom跟伊朗做生意,触碰了美国的制裁红线。别急,这事儿得往回倒带。2012年,汇丰因为洗钱和违反伊朗制裁的丑闻,被美国司法部狠狠罚了19亿美元,还签了个延期起诉协议。这协议啥意思?就是汇丰得当美国的“好帮手”,发现任何可疑交易都得乖乖汇报,不然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。到了2017年,汇丰把华为的材料打包送给了美国司法部。2018年,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,罪名是“银行欺诈”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。消息一出,中国网友炸了锅,网上骂声一片:“汇丰这是吃里扒外,坑华为!”可汇丰真是故意“背刺”华为吗?它其实是被美国监管的紧箍咒给逼的,动弹不得。

这时候,另一个重磅消息冒了出来:汇丰的最大股东,竟然是中国平安!2018年,平安悄悄增持汇丰股份,持股比例达到7.01%,一跃成为汇丰的“带头大哥”。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玄乎,平安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金融巨头,咋就成了汇丰的幕后大佬?原来,平安这些年不光是卖保险,还在科技领域玩得风生水起。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,平安科技、陆金所这些子公司个个都是“硬核选手”。2018年,平安的科技业务收入就高达112亿,2023年年报显示,它在汇丰的投资回报稳得像老狗。平安为啥看上汇丰?说白了,汇丰的全球布局和分红能力是块大肥肉。平安投了钱,但没插手汇丰的日常运营,孟晚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,平安却低调得像个局外人。网友忍不住吐槽:“平安这是在装聾作哑,还是另有打算?”其实,平安的沉默不难理解,它只是股东,不是汇丰的老板,汇丰的决策还是管理层说了算。

再说华为,这场风波可没把它打趴下。美国2019年把华为扔进“实体清单”,芯片、软件、供应链全被卡脖子,换谁都得慌。可华为愣是咬紧牙关,硬生生趟出了一条路。2020年,华为推出HarmonyOS,自己的操作系统不靠谷歌也能玩得转。2023年,Mate 60系列横空出世,搭载自研的麒麟芯片,一上市就让全球消费者惊掉下巴。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,华为在全球5G市场的份额稳稳保持在30%左右,妥妥的行业龙头。孟晚舟2021年通过延期起诉协议回到中国后,立马投身华为的“自救”大业。她在公司内部讲话时说:“我们不怕摔倒,因为我们站得更高。”这话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。华为的逆袭,不光是技术上的胜利,更成了中国科技自强的标志。汇丰事件虽然让华为吃了苦头,却也逼着它把创新的油门踩到底。

但汇丰的日子可没那么好过。孟晚舟事件后,它在中国市场的名声跌到谷底。2020年,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九家国企直接减少跟汇丰的合作,普通消费者也在网上喊着“抵制汇丰”。社交媒体上,有人骂汇丰是“墙头草”,还有人说它是“美国的走狗”。汇丰急了,2021年赶紧把总部重心挪回香港,2023年年报显示,亚洲市场贡献了它65%的收入。为了修补跟中国的关系,汇丰没少下功夫,赞助本地活动、推公益项目,忙得不亦乐乎。可网友不买账:“现在知道回来了?早干嘛去了!”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汇丰虽然努力修复形象,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不是一天两天能找回来的。汇丰夹在中美之间,左右为难,活脱脱成了“夹心饼干”。

这场风波,表面看是汇丰、华为、平安三家企业的恩怨,深挖下去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。汇丰被美国监管摁得死死的,平安低调赚钱不掺和,华为则用实力证明了“打不死的小强”是怎么炼成的。企业要想在全球舞台上混,哪能不有点真本事?光靠左右逢源可不行。未来,科技和金融的碰撞只会越来越激烈,汇丰、华为、平安的故事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